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正在成为娱乐产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2024年,这一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不仅在内容创作、表现形式上有了显著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行业洗牌。短剧这一新兴内容形态正以“周更”式的创新速度重塑影视行业的生态格局。
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听花岛出品了多部叫座也叫好的作品,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全球播放量达11.3亿,话题量超15亿。近日,澎湃新闻对话了听花岛创始人赵优秀,聊聊在监管趋严与政策鼓励并行的背景下,微短剧如何平衡商业性与艺术性?如何在“快节奏”的叙事中实现价值升维?又如何突破题材同质化桎梏,创造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
赵优秀以“迭代”“丰富”“精品”三大关键词勾勒出2024年微短剧的进化图谱。他指出,每当有一个新爆款出现,两个月之后再做同一个类型就过时了,短剧能够突围的标准也从“差异化”升级为“稀缺性”,“短剧的短,不是时长的压缩,而是剧情的脱水。”
赵优秀认为,短剧行业正经历从“情绪放大器”到“情感共鸣器”的质变,当顶配成为标配,唯有超前创新才能突围。面对同质化问题,他提出,爆款类型有限,但题材从未枯竭,“大家觉得题材同质化是因为爆款同质化,这说明人类历史上的爆款类型有限,但短剧本身的题材其实非常丰富。”
而精品化本身不止是“爽感”,“还有美感和情感”。他提出,精品短剧不仅要满足观众的即时娱乐需求,越来越多表达正义、家国情怀的作品涌现出来,也标志着短剧已经从单纯的情绪表达转向深层次的情感乃至情怀传递。
赵优秀将2025年定义为微短剧行业“去羞耻感”的关键节点:“观众不再羞于分享短剧,就像《黑神话:悟空》让单机游戏成为社交谈资,我们需要用情怀表达消除文化偏见。”在他看来,“标准工业化”与“创新力”这对看似矛盾的概念,可以实现融合,突破“文化快餐”标签的关键在于用电影级方法论做“浓缩艺术”。
【对话】
2024短剧行业三大关键词:迭代、丰富、精品
澎湃新闻:2024年微短剧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与2023年相比,微短剧内容和表现形式有何变化?尤其在今年监管政策和官方鼓励方向频繁出台后。
赵优秀:2024年短剧的第一个关键词是迭代。短剧行业以周为单位迭代,每当有一个新爆款出来,两个月之后再做同一个类型就过时了,同一个类型的生命力就是一个多月。 所以对我们短剧从业者来说,超前创新是重要命题,要成为主动去迭代内容的引领者,而不是被动跟随者。
第二个关键词是丰富。与外界普遍认为短剧题材同质化不一样,我们认为短剧的题材非常丰富,只要是网文中出现过的题材,几乎70%都被改编过。大家觉得题材同质化是因为爆款同质化,这也说明人类历史上的爆款类型有限,但短剧本身的题材并不是同质化的,只是更多元化的题材还没有出现现象级爆款。
第三个关键词是精品。什么是精品?不只有爽感,还有美感和情感。短剧从立意到美学,都在快速提升。从近期春节档,同行交的作业就能看到,去年制作的顶配已经成了现在的标配,更多表达正义、家国情怀的作品出来了,短剧已经慢慢从表达情绪迭代到了表达情感,甚至开始表达情怀了。
澎湃新闻:从听花岛的微短剧项目中来看,哪些题材和风格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如何看待不同类型微短剧的市场前景?能分享一些成功的微短剧案例吗?
赵优秀:去年,听花岛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引她入室》《闪婚老伴是豪门》《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等作品,从质感、题材和立意上都具有一定的行业价值,实现了流量和口碑的双赢。
年代怀旧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2024年春节期间上线,成为现象级短剧爆款,让短剧突破了原有的圈层。这剧也是2024海外的短剧爆款,在全球翻译成英、日、韩等多种语言发行。

《引她入室》
2024年7月,女性成长题材短剧《引她入室》上线,全网播放量8亿+,话题量10亿+。这部剧的影像风格在竖屏美学的探索中有一定代表性。视觉上用了大量的暗调和高反差的打光,因为剧本的悬疑调性,我们专门跑去成都拍摄,成都多阴天的气候跟悬疑氛围相匹配,而且成都的建筑风格、高低错落的外景结构,很适合竖屏构图。

《闪婚老伴是豪门》
9月份上线的老年生活流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全网播放量超过了10亿次,话题量30亿+,观看用户涵盖中老年、白领,甚至学生群体,也是一部现象级的短剧作品。

《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
10月上线红色主旋律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和方式,重新讲述严肃的革命历史故事,一周内全网播放量到了1.7亿。
从差异化到稀缺性,以高密度剧情突破短剧同质化
澎湃新闻:随着短剧竞争的激烈化,听花岛如何确保内容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避免同质化严重的问题?
赵优秀:2025年确实更卷了,之前我们公司每个项目的立项标准上,主要是强调差异化——这个项目和市面上其他项目相比,有什么不一样。而经过了春节档的复盘,我们把这个标准迭代了,从"差异化"变成了"稀缺性"。
这个题材,短剧拍过吗?我们首选短剧没拍过的。如果短剧拍过了,你具备什么样的高度稀缺性?必须回答好这个问题,这个项目才会启动。
创新是我们今年的战略关键词之一。
听花岛今年的主题就是精品化,我们认为精品化包含三个词:创新、美学、情怀。创新是首要的,也是优先级第一的。
澎湃新闻:在微短剧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应对观众对“快节奏”剧情的需求?如何保持故事的深度和人物的层次感?
赵优秀:“快节奏”的本质是信息密度高,“高密度”也是短剧的第一关键词。短剧不是因为时间短才叫短剧。短剧的短,指的是剧情的脱水。那么怎么做到脱水呢?不写一句水词,不写一场水戏。这一句话可以删吗,删掉影响逻辑和立意吗,不影响,那删掉。我们以“高能集锦”的思维去做剧,立志做自带倍速的剧集。怎么在保持快节奏的同时,探索故事深度和人物的层次感?其实这两者本身就不矛盾。快节奏对应的不是慢节奏,是注水。没有慢节奏这个东西,你觉得它慢,就说明信息密度不高。比如《漫长的季节》,你觉得它慢吗。它不慢。相反,剧集脱水,内容脱水,反而更有利于保持故事的深度和人物的层次感,因为没有废话、没有废戏。
微短剧精品化的未来之路:从工业化生产到成为“社交货币”
澎湃新闻:在微短剧的内容创作上,听花岛如何通过专门的扶持政策或资源来帮助创作者提高内容质量?如何评估和挑选潜力创作者,扶持他们在微短剧领域的发展?
赵优秀:我们是一家全链条短剧工厂,从编剧、导演、制片、后期、营销以及部分演员,都是独家签约模式,确保内容创作的高度专业化。
听花岛内容中心的同事均有五年相关行业从业经历,他们既有长剧的背景,又有短视频的操作经验,拿过黄金档收视冠军,做过豆瓣8.1分的电视剧,现在也做出了豆瓣超过了8.3分的短剧。我们还有来自网大、电影、短视频的制作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正在成为新一代的短剧人。
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公司是学习型组织,做报告是我们的基本功,每位员工通过做报告来获得成长,分享对行业趋势、爆款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新员工入职后,可以通过学习公司已有的报告内容,快速掌握行业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们对很多经典影视作品进行了深度研究,例如对韩剧《请回答1988》的研究报告长达10万字,涵盖了人物出场、旁白设计、情感表达等多个维度。这种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更直接服务于我们的剧本创作。拍摄新类型短剧时,我们还会进行垂类研究。例如,拍摄古装剧时,我们会深入研究古装造型美学、场景与服装的搭配等,确保作品在视觉上具有更高的质感。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化、流程化体系,能够保证创作的按期执行和交付。这种高度标准化的流程,确保了每一部作品都能达到预期的水准,并且让团队具备连续产出优质作品的能力。
澎湃新闻:在微短剧制作中,内容创作、平台规则、观众需求和官方倡导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比如如何与平台合作,确保作品能得到精准地推荐。
赵优秀:怎么做到平衡,就是一个寻找交集的过程。寻找我们想要表达的、观众喜欢的、平台支持的、官方倡导的四者之间的交集。寻找这个交集不容易,所以爆款才牛。电影、电视、游戏行业都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爆款,比如《哪吒》《流浪地球》《山海情》《大江大河》《黑神话悟空》等等。
我们微短剧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好好去找这个交集,目前还没有做到上述这几个行业的高度,还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和平台合作,确保作品精准推荐——这个主要是研究平台近期超级爆款的趋势,了解平台的运营策略,就可以了。这个反而简单。


2025年春节档,听花岛上线的多部短剧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2025年微短剧的发展趋势,是否会在内容、技术或平台合作上有新的战略调整?如何应对这些趋势并抓住新的机遇?
赵优秀:首先,我认为2025年是微短剧更卷的一年,供大于求,网友都说春节档短剧太多,看不过来,这种情况下,头部爆款的虹吸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对短剧的内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内卷加剧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坚定精品化战略,保持创新的活力和能力,做出更具有稀缺性的高品质短剧来。
第二,我认为,2025年是短剧全民化的一年。之前,微短剧大家是看,但羞于承认,也不会在社交场合大面积讨论。从去年开始,微短剧慢慢成为社交议题之一,部分观众会讨论了。今年,我预测,部分爆款微短剧会成为社交货币。怎么能达到这个结果呢,要更多短剧提高立意,表达情怀,去掉观众的"分享羞耻感"。这也是我们今年的内容目标,做让大家愿意发朋友圈的微短剧。
澎湃新闻:是否有考虑在海外市场推广微短剧?如果有,如何针对不同文化和审美需求调整内容,确保在全球市场的成功?
赵优秀:我们非常看好海外短剧的市场,相信未来海外短剧会是千亿美金级的市场,对于海外微短剧的推广我们还在初期探索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