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公交警方消息,2 月 17 日,北京地铁昌平线,张某(女,41 岁)乘坐地铁时,因李某(男,36 岁)将其身侧的背包挪至另一侧空座,双方产生纠纷,口角争执中,张某一巴掌打在李某脸上,随后双方大打出手。目前,两人均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并分别处罚款三百元和两百元。
正观视评:
就因为一个地铁座位,导致两个人被拘留,真是何必呢?这要是仅剩一个空位,两个人争着坐,多少还能理解,可空位明明还有那么多,为何非要争抢那一个?一个非要坐,一个非不让坐,用网友的话说,那个位置是长花了还是怎么着?
从现场视频看,两个人显然都有过错。但过错有大小之分,从警方的处罚结果来看,显然张某是过错较大的一方,毕竟是她先动手。虽然如此,李某也没得到什么便宜,同样是行拘五日,只是少罚 100 元。
这就是“还手”的代价,也是这起事件最大的争议点。很多人觉得,李某“还手”是自卫反击,不应该被行拘,法律应该保护自卫权,严惩先动手的一方。网友的这种观点,是基于“谁先动手谁没理”的朴素心理,本身无可厚非。
然而,法律处罚不只看谁先动手,还要看另一方是在什么情况下还手,以及还手的程度。张某打人之后,已经停止继续伤害,所以李某的还手不是自卫,而更像是报复,已然超过了法律规定自卫限度,如果不是被人拦下,一旦造成张某受伤,那就不仅是行拘五日了。所以警方的处理没有问题,这对李某也是一个教训。
同时这也是对所有人的警示。自卫无错,但一定要把握好限度,一定要以保护自身不受伤害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报复为目的。当然,出门在外,互相礼让,与人方便,多一分理解,少一分争执,才是正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