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受理 16 起涉及演出经纪纠纷案件,被告均为年轻女性,其中 15 人为在校大学生,原告则是同一家传媒公司。
签约全球范围内演艺事务合约、不收取任何培训费用、专业团队量身打造素人 " 网红 "…… 记者调查发现,看似光鲜靓丽的 " 造梦 " 计划,带来的却是 " 违约 " 被起诉、被要求赔偿数十万元的 " 噩梦 "。
十余名在校大学生遭遇违约官司
2023 年 10 月,大学生小关(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自称北京某传媒公司,表示小关形象气质好,符合公司培养条件,可以免费提供 " 素人精品 IP 孵化 " 服务,并希望与其签约。
抱着获得一份兼职的想法,小关同意了对方的邀约。次日,该公司一名员工添加小关的微信,进一步介绍业务:" 主要做穿搭和美妆,不需要交钱,无直播要求,公司仅剩最后一个名额,正规业务,无任何风险。"
在对方发来的正式合同中,小关看到明确提及直播等拍摄内容,要求较为严苛,违反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 合同仅为模版,不会追要违约金,也无需按照合同履行拍摄义务。"
确认完拍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问题,小关与该公司线上签约。然而,一个多月后,该公司 " 专属运营人员 " 却要求其进行直播。小关表示 " 之前沟通没有直播 ",但对方态度强硬,称合同上明确列出需要直播,口头承诺不算数,并在此后一直催促小关直播。
小关参加过几次简单的拍摄,自行垫付了部分费用,但报销申请却被公司以拍摄质量达不到要求等为由拒绝。双方就直播、报销等问题多次沟通无果,该公司称小关 " 不履行合同 ",将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经济损失近 30 万元。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法官魏若男说,这家公司同样案由的诉讼共 16 件,被告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要求赔偿金额都在 30 万元上下,目前都以撤诉结案。
" 广撒网 " 签约、承诺不兑现
记者调查发现,这家传媒公司先是在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 " 广撒网 ",再利用在校大学生不熟悉 " 网红 " 行业规则和相关法律条款,诱惑其签约,通过设计不公平的合同内容或进行虚假承诺,导致其陷入法律纠纷。
多名学生表示," 噩梦 " 的开始都源于一条免费打造素人 " 网红 " 的私信。据了解,该公司会通过关键词搜索等筛选出有自我展示需求的大学生用户,一一发私信联系,并反复强调免费、多个成功案例、正规企业等来打消对方的疑虑。
" 前期沟通时基本达成一致,对方还给了一些承诺,不知不觉就放松警惕相信了。" 大学生小林(化名)说。而一旦签约,之前谈好的条件则成了 " 空头支票 "," 明明说好不直播,不用按合同走,现在却拿直播卡我们违约。"
小林等人向记者展示了与该公司签订合同前的聊天记录,对方工作人员明确承诺没有直播要求、合同仅是模版、里面的条款不作数等。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提供的《平台公司合作协议》,工作时长、工作强度等条款明显不适用兼职在校大学生。例如,合同规定 " 每月直播不少于 24 日,每日直播时长不少于 3 小时 ",并要求除直播外,按时、保质完成安排的其他工作。" 大学生要正常上课,这样的工作量怎么可能完成?" 一位受访业内人士质疑道。
" 公司明知第二天在异地拍摄,却多次故意在前一天傍晚才通知,我需要提前和学校请假、买票,时间根本来不及,只能被迫‘违约’。" 小关说。
据了解,该公司曾承诺会安排专业运营人员对接,提供相关拍摄设备及拍摄技巧、账号运营、视频剪辑等各类培训。但实际上,培训仅为几个电子文档供线上自学。
此外,该公司在提交的民事起诉状上,列举了作品创作及制作、运营、艺人生活管理、推广宣传包装等费用近 9 万元,均无法有效证实。
比如共计 3 小时的拍摄费用,涉及摄影师人工费、交通费等 4 万余元,而相关摄影师提供的手写证据材料显示,其为该公司在社交平台上找的临时工,并非所谓的 " 大牌摄影师 ",每小时收费仅为几十元,也并未产生交通费、差旅费等。
记者联系上原告的出庭律师杨律师,追问原告公司是否涉及存在骗局,杨律师表示案件由同事代理,自己只是临时应急出庭,且代理案件的同事也不方便接受采访。
记者在企查查上发现,该传媒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8 月 11 日,注册资本 100 万元;2024 年 1 月,因为登记住所无法联系,被北京市大兴区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加强行业规范 提高防范意识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职业主播数量已达 1508 万人,主要短视频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 8000 万,日直播场次超 350 万场。
受访业内人士和法律界人士表示,网红经济作为新兴业态,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展现自我、实现梦想的机会。但当前行业内公司良莠不齐,尤其是网红培训行业,套路深,甚至暗藏骗局,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行业规范。
法院审理时认为,从双方提供的证据来看,传媒公司存在诱导签订霸王合同、故意设置违约 " 陷阱 " 的可能。为了有效维护在校大学生的合法权益,法官与原告律师阐明相关事宜,最终该公司选择撤诉。
有律师认为,个别不法公司通过 " 广撒网 " 定位相关群体,用诱导、哄骗等手段促使对方签下霸王条款,再以支付签约费、虚增收入等方式作为违约成本获取不当利益,应坚决予以打击。
魏若男说,年轻群体要提高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签署协议时应仔细查看协议条款,特别注意赏罚、违约条款,切勿轻信口头承诺。
当收到 " 橄榄枝 " 时,如果确有需求,应选择业内知名度和专业度高的公司,尽量线下了解公司内部当前运营和主播培训情况、公司体量、个性化包装方案等,并留存完整的聊天记录等。
(来源:新华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