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球在中国的普及度已经相当之高,而另一项与之有些相似的运动匹克球,则仍然还处于发展的起步期。
而网坛传奇阿加西以及他的夫人——女子网坛名宿格拉芙,则加入了推广这项运动的行列。
3月29日,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在上海市虹口体育馆上演,阿加西夫妇与多位顶尖匹克球职业选手携手出战,贡献了精彩的球场演出。
而面对媒体,两人更是化身“推广大使”,畅谈了为何如今转战匹克球场的背后原因。
阿加西与格拉芙搭档亮相。
相比网球,没那么“吓人”
作为男子网坛名将,阿加西在中国自然也有为数众多的粉丝。此前,他曾不止一次来到上海参加网球活动与表演赛,但以“匹克球手”的身份出现在球迷面前,还是第一次。
技巧挑战、双打对抗、与妻子格拉芙组队打混双……29日的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上,阿加西可谓是相当“卖力”。而众多顶尖高手在场上打出的精彩回合,也一次次得到了观众热烈的回应。
事实上,在退役之后,阿加西夫妇对于匹克球的投入并不只是浅尝辄止,不仅加入了明星巡回表演赛这样的活动,还推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系列球拍,俨然成了这项运动的全球“推广大使”。
作为网球名将,为何会在匹克球项目上如此投入?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阿加西也透露了自己被这项运动“征服”的缘由。
阿加西转战匹克球场。
“网球的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点难上手,球拍一挥,球就会到处飞,但是匹克球的话看上去就容易些,人们会觉得我可以试试看,不会害怕走上球场。”
而较低的门槛,也成为了这项运动的优势,“只要你开始尝试,就会很快有所进步,这让人能有继续打下去的动力。”
其实在近年间,阿加西已经“拉”了不少网球退役选手一起加入匹克球,包括罗迪克、布沙尔等一众昔日活跃在网球赛场上的名将,都试着拿起了匹克球拍。
“网球是所有球拍类运动的‘珠穆朗玛峰’,但匹克球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作为网坛传奇人物,阿加西并不避讳自己当下对于匹克球的喜爱。
“新手友好”“家庭友好”
阿加西所说的匹克球“上手容易”,中国体操名将、奥运冠军李小鹏就是最生动的范例。29日的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他也现身球场,分享了自己的匹克球经历。
“我是去年接触的匹克球,第一次打是朋友叫去的,自己并没有太多兴趣,因为我自己平时羽毛球、网球都很少打,毕竟脚踝有伤,跟腱也不好,不太适合激烈变向的运动。”
但匹克球的强度,让他感觉非常适合。“尝试之后非常容易上手,很快就感觉一打就停不下来。”他对记者笑言。
李小鹏也上场一试身手。
如今,李小鹏已经成了匹克球的重度爱好者,每到一座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搜索这里有没有匹克球馆,好去挥上几拍。平时如果缺少“球友”一起打,他也会常常在场地上临时寻找“球搭子”。
“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很不错。”他表示。除此之外,他也认为这项运动很适合家庭参与,“现在我全家儿子、女儿都一起打。匹克球单打可能要求高一点,但双打非常有意思,场地相对小,速度也慢一些,年龄较大的球员和男孩女孩不会差距太大。”
“可能我以后也会在网上分享一些自己打球的学习过程,我看很多不是练体育的朋友打起来,比我还要强一点。”
发展仍在起步阶段
在此前接受采访时,阿加西就曾直言自己“十分看好匹克球市场的增长潜力”——入门门槛低、进步速度快、适宜社区和家庭参与,都是他眼中这项运动的优势所在。
“只要拿起球拍尝试,无论水平如何,每10分钟都能感觉自己有进步。这两年我常打匹克球,它是我和妻子很好的情绪释放的途径。”
虽然早在1965年就已经在美国被发明,但匹克球走进中国运动爱好者视野还是在最近几年,这项运动在亚洲也算得上是“新兴运动”。
阿加西夫妇现场热吻。
但正如阿加西所言,凭借着易上手和适宜多人享受的特点,这项运动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据美国体育与健身行业协会统计,在美国,匹克球2024年的参与度较上年增长45%,增速远超传统球拍类运动。
而在中国,这项运动也正在兴起。2023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牵头成立了中国匹克球运动工作委员会。2024年,匹克球迎来了全国锦标赛、中国匹克球巡回赛等国家级赛事。竞赛规则、教练员培训办法、积分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也陆续出台。
此次接受记者采访时,亚洲职业匹克球联合协会执行总裁辜钰涵就直言,希望像匹克球明星巡回表演赛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于这个项目的兴趣,“我们也会更多和当地学校等机构合作,让大家接触到匹克球,也希望未来在中国举办重大国际赛事。”
阿加西也表示,能够在上海得到这么多观众的欢呼,“这是匹克球的胜利”,“各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但只要大家认识并尝试,会发现它确实能够改变生活。”
“它可以让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走到一起,一开始让更多人了解和适应这项运动不容易,但只要顺利起步,这项运动会很快地成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