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用远超世界预期的 " 对等关税 " 行政令,再次证明了他无与伦比的 " 影响力 "。
4 月 3 日,即行政令发布后首个交易日,全球绝大部分股市暴跌,国际原油市场暴跌,美股三大指数暴跌。科技 " 七巨头 " 市值消失超过 1 万亿美元。苹果公司股价跌 9.25%,惠普跌 15%,戴尔跌 19%。此类依靠在亚洲进行制造组装的美国电子消费品企业,都因 " 对等关税 " 而受累。
4 月 4 日,美股继续暴跌。道指跌 5.50%,纳指跌 5.82%,标普 500 跌 5.97%。两个交易日股市共蒸发了 6.5 万亿美元。多只中概股龙头也跌幅巨大,阿里巴巴跌近 10%。
股市即预期。" 对等关税 "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负面影响,刚刚开始。
中国长期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在 " 对等关税 " 下将遭遇最直接和严峻的挑战。叠加内需不强,我们将进入一个充满更大压力的非常时期。
对关税战,中国肯定不愿打,但特朗普一定要打,而且打的核心就是中国,躲也躲不了,藏也藏不住,那只有奋然反制一条路。
4 月 4 日傍晚,中国多个部门在官网上发布了一系列反制行动: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自 4 月 10 日 12 时 01 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 34% 关税。34% 即特朗普 4 月 2 日宣布对中国加征的 " 对等关税 " 税率;
商务部:在世贸组织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 " 对等关税 " 措施提起诉讼,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 CT 球管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将 16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对 11 家涉台军售企业实施制裁;
海关总署:暂停美国 2 家禽肉企业产品输华,暂停美国 3 家企业禽肉骨粉输华资质;
商务部、海关总署:对 7 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 ……
中美建交以来规模最大、最全面的关税战一触即发。
一、" 对等关税 " 的内容
这次中方为何如此迅速地硬碰硬反制?
先要了解清楚 " 对等关税 "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均加征 10% 的关税,4 月 5 日 0 时 01 分生效;
2、对于美国贸易逆差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征收更高的对等关税。如向中国征收 34%,向欧盟征收 20%,向越南征收 46%,向印度征收 26%,向日本征收 24%,向柬埔寨征收 49%,向孟加拉国征收 37%,向泰国征收 36%,向印度尼西亚征收 32%,向马来西亚征收 24%,向斯里兰卡征收 44%,向老挝征收 48%。该措施于 4 月 9 日凌晨 0 时 01 分生效。
由上可见,东南亚国家普遍被征收了 40% 以上的 " 对等关税 ",说明美国不仅向中国加税,还要阻止中国企业通过向东南亚转移产能、规避美国关税的做法。
此外,特朗普还签署了总统令,自 5 月 2 日起停止 800 美元以下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对其征收 30% 的关税或每件 25 美元的关税,6 月 1 日后更上升至每件 50 美元。实质的打击对象,是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和平台。
" 对等关税 " 也不是没有豁免。从国别看,加拿大和墨西哥能满足美墨加协定要求的商品暂时获得豁免。从产品看,对已被确定加征 25% 关税的钢、铝、汽车及零部件,不再加征;铜、药品、木材、半导体暂不加征,但半导体未来会加征;黄金和美国不能生产的矿产、能源不加征,等等。
3、" 对等关税 " 和之前向贸易伙伴征收的关税是叠加关系。如对中国," 对等关税 " 税率为 34%,叠加今年以芬太尼为由加征的 20%,再加上之前的最惠国关税、301 关税等,4 月 9 日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平均关税税率将在 70% 以上。具体到一些行业,关税税率会超过 100%。
4、这些关税将一直持续下去,直至特朗普判断美国的贸易逆差和受到的 " 不对等待遇 " 被处理好了。如贸易伙伴进行报复,特朗普可以增加关税;如贸易伙伴采取重大举措补救,并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事务上与美国保持一致,可以降低关税。
最后这一条,看似给贸易伙伴留出了一条补救的 " 生路 ",但 " 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事务上与美国保持一致 " 的要求,可以由着特朗普的性子来定义。如果中国答应,未来就有被各种 " 拿捏 " 的可能。
综上,中国当然不能从。
那么,中国能不能通过谈判沟通,寻求一个平衡点呢?
确实是可能的。特朗普 " 早上加税、下午撤税 " 已发生过几次,这一次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对达成关税协议持一定的开放态度,包括与中国合作," 只要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好处 "。
我们也看到,面对特朗普上任后的一系列 " 关税武器化 " 特别是 " 对等关税 " 措施,一些经济体采取了软性态度。如越南已宣布大幅削减对美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批准了马斯克的星链在越南运营,还计划进一步降低对美国鸡肉、杏仁、苹果、樱桃及木制品的进口关税,并与美方洽谈液化天然气长期供应协议,以降低对美顺差,等等。以色列政府则发表声明称,将取消迄今为止对所有自美国进口的商品征收的关税。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 对等关税 " 针对的重点就是中国,不可能被轻易放过。且美方 4 月 2 日宣布措施,4 月 9 日就要生效," 时间窗口 " 非常有限。而中美贸易体量非常大,不可能几天内就谈出一个究竟。如果几天就要出结果,大概率是中国要做比较大的让步。
所以只剩下两种选择:一是先去谈,什么时候谈好,什么时候美国调整 " 对等关税 ";二是先坚决反制,反制后再谈。
显然,前者太被动。中国 4 月 4 日反制,势所必然。
二、" 对等关税 " 的含义
以我所见,中国之所以坚决反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 " 对等关税 " 包含着对中国的重大曲解。如行政令中说," 中国的非市场政策和做法使中国在关键制造业占据了全球主导地位,严重削弱了美国产业 ";" 包括中国、德国、日本和韩国在内的国家推行了抑制本国公民国内消费力的政策,从而人为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等等。
这里我们就要去了解," 对等关税 " 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了一个公式:调整关税税率等于美国对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除以美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关税转嫁至进口价格的比例、美国从贸易伙伴进口额这三者的乘积。由于前两者相乘等于 1,调整关税税率实际上等于美国对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除以从贸易伙伴的进口额。这个税率除以 2 就是 " 对等税率 "。
我再通俗地解释一下:美国认为与贸易伙伴之间有逆差就是吃亏,用逆差额除以贸易伙伴对美的进口额,这个比例姑且叫 " 吃亏比 "。" 对等关税 " 就是对 " 吃亏比 " 打上差不多是对半的折扣,加征给贸易伙伴。
例如,按照美国商务部数据,2024 年美国从日本进口了 1482 亿美元商品,美国的贸易逆差为 685 亿美元,685÷1482=46%。46% 就被认定为日本对美国征收的关税率。于是对日本加征 24% 的对等关税。
再如中国,美方数据是 2024 年中国向美国出口了 4389 亿美元,美国贸易逆差为 2954 亿美元,2954÷4389=67%,所以对中国加征 34%。
可见," 对等关税 " 并不完全是关税。而是美国将所有它认为导致其逆差的因素——还包括所谓 " 汇率操纵 "" 歧视性税收 "" 出口补贴 "" 不公平贸易行为 "" 污染避风港 " 等因素,统算成一个综合性税率,向贸易伙伴加征。
白宫称," 特朗普总统正在致力于对抗其他国家加征的不公平的关税差和非关税壁垒,从而为美国企业和劳动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
如果中国不对 " 对等关税 " 断然反制,就等于承认自己是采取了不公平手段,获得了大量顺差。上了这个套,以后永远要为自己辩解,先输一步,步步被套。
在我看来,中国在构建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校正对经济的微观干预、保护知识产权和公平竞争、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但要把中国对美顺差的主要原因归咎于 " 非市场政策和做法 ",进而加征高额关税并要中国接纳,有违基本事实,中方绝不可能接受。
基本事实是,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和优势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广大企业家、创业者、工程师和工人拼搏奋斗的结果,是国际产业分工的结果。政策有作用,也有重商成分,但是是辅助性的,且干预程度也在不断降低。
三、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特朗普的 " 对等关税 " 如期完全实施,将是美国近百年来对全球的最高关税水平。
上一次是上世纪美国大萧条初期,为保护农业和制造业,1930 年 6 月出台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大幅对外加征关税。其后果是全球贸易战,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大滑坡,列强对国际市场和势力范围的争夺愈演愈烈,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二战 " 爆发,和这种大背景不无关联。
这一次,虽然看不见战火,但自由贸易体系、多边贸易治理体系的解体,端倪已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迷雾也越来越深。
对美国来说,如果 " 对等关税 " 全部落实,根据中金公司测算,美国的有效关税率将从 2024 年的 2.4% 大幅上升到 25.1%,增加 7374 亿美元财政收入,而其代价是推高美国核心通胀指数 1.9 个百分点,降低美国实际 GDP 增速 1.3 个百分点。
另据第一财经研究院测算,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将达到 28.15%,带来约 9000 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覆盖掉 2025 年财政预算赤字的接近一半。但这些收入目前都是纸面的,如果加税导致贸易伙伴对美出口下降,数字也会缩水。
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表示," 对等关税 " 有三大目标:纠正长期的不对等贸易规则;作为对内减税之后的新收入来源,用于弥补联邦预算赤字;作为战略谈判筹码,迫使主要贸易伙伴在其他议题上让步,包括芬太尼流入、知识产权保护、非法移民问题上的合作等。
由于贸易伙伴反制," 对等关税 " 要全部落实不可能。如果美国对贸易伙伴的反制再加税,循环上升,则全球经济和贸易严重失控,进而导致政治、社会问题大爆发,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未来是这样的轨迹和节奏,则系好安全带、想方设法避险,在全球就会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这对投资与经济,绝对不利。
那么,美国能不能通过 " 对等关税 " 实现制造业回流和复兴?客观看,美国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依然强大,如能通过关税、汇率等政策将外包出去的中低端制造业拉回,并充分利用少人化、无人化的智能制造技术,是有发展机会的。但美国究竟还有多少劳动者真的愿意做制造业?这是一个大问号。还需进一步观察。
而中国对美出口是不是立即会大受影响?肯定会受影响,但也要看到一些对冲因素:
一是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短期内很难匹敌和替代。美国每年进口那么多中国制造,不是中国强迫美国买,是美国消费者真的很需要;
二是 " 对等关税 " 是普遍加征,美国进口商要从别的地方进口,关税也很高;
三是即使可以更多从墨西哥、越南等地进口,它们的生产也大量离不开来自中国的核心零部件、设备、技术,或者就是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生产。
因此,中国的反制,是有一定底气的。这个底气,就是自己的产业能力。
四、如何进一步应对 " 对等关税 "?
今年 2 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等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两次加征关税,中国均迅速反制,如 2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 15% 关税,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等加征 10% 关税,3 月 4 日新增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加征 15% 关税等。
此次对 " 对等关税 " 的反制,无疑更快更有力。
不过,无论是站在全球发展角度还是基于自身发展考量,我深信中国反制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将 " 关税战 " 越打越大,并波及更多领域。
无论是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 2008 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表现都是 " 稳定器 "" 定海神针 "。此次 " 对等关税 " 引发的全球经贸动荡,中国同样有机会在惊涛骇浪中扮演稳定、平衡的角色。
最近听到一些声音,如 " 卖美债买黄金 "" 对苹果公司加征百分之几百的税率 " 等,这些情绪和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并不吻合,从专业角度也很偏颇,带着赌气成分。无论 " 稳定器 " 还是 " 定海神针 ",都讲究一个 " 定 " 字,有定力,有定见,不惧,亦不惑,不盲。
个人的一些建议如下:
1、在坚决反制、不卑不亢的同时,以建设性态度,推动和美方的综合性谈判,尽可能将总关税控制在较低程度。
这是因为美国仍是全球最大市场,特朗普追求贸易 " 对等 " 而不是 " 堵死 " 中国企业。美国想离开 " 中国制造 " 没那么容易,代价极高," 去美国化的全球化 " 说说容易,做起来也很难。双方存在谈判空间,而且在更广泛的议题上也互有需求。一直打下去,中国的出口份额也可能会被低关税经济体渐渐蚕食;
2、基于中国的综合性产业能力,以及中国出口在全球占比已经很高的现实,按照 WTO 非歧视、自由贸易、公平、透明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各区域的经济合作,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努力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合作组织、经贸共同体;在合作区内,主动降低关税,放宽市场准入,为贸易伙伴创造机会;有序扩大对外投资,为所到地创造更多价值。如此,中国就能在全球动荡中成为可交往、可信赖的建设者。
中国和欧盟,和日韩,尽可能求同化异,让合作面越来越大。
这么做也是因为,目前全球很多经济体,不管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对中国的出口竞争力都有所畏惧,天然会有自我保护倾向。中国需要和它们更好地融合,取得更广泛的认同;
3、考虑到美国不断 " 退群 ",且 " 升升不息 " 的关税和全球贸易碎片化会使美元的全球地位受损,中国可以更加积极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提高人民币作为大宗商品计价与结算货币的比重,加强在经贸往来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认可度;为海外投资者提供国债等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建设和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国际人民币清算结算机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使用等;
4、对内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内需,提高民众收入和民生保障。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政策工具箱要更加丰富,早做准备。从长远看,只有内需起来了,才能降低对美国出口的较大依赖;
5、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鼓励企业家、创业者发光发热,珍惜资源,让市场更多地决定资源配置,废除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提升效率;
6、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应对各种外部变化的根本。
7、受到 " 对等关税 " 直接冲击的中国出口企业,尽可能不要采取亏本降价的方式应对。这是因为亏本出口可能违反中国的《价格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如出口价格低于国内销售价格,也有构成倾销和被反倾销的风险。
同时,如果亏本降价出口,等于是用 " 自损 " 的方式 " 补贴 " 美国消费者,使美国政府认为 " 对等关税 " 也没有带来多少通胀压力。虽然到底降不降价,企业会综合考虑,但至少,企业和出口商要依法和进口商谈判,各自分担一些关税,争取不亏本降价。
" 对等关税 " 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道难关。但如果我们能因此更好地建设各种区域协作共同体,利用产业优势,率先开放,以 " 关税洼地 "PK 美国的 " 关税高地 ",慢慢地,就能形成新市场、新体系。这是一个新世界,虽然难,但有希望。
五、结语
我一直认为,从世界的工厂、工地到世界的市场、创新场,以及出海将中国能力全球化,是中国未来的两大战略机遇。
在 " 对等关税 " 下,绕道式的出海会受到一定阻力,但各个经济体自身的产业发展,依然需要中国的资本、技术、能力,出海仍有广阔空间。
有几十年积累的产业能力,加上全球眼光和开放心态,造福世界,中国必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而中国的韧性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才是对 " 对等关税 " 以及各种 " 特朗普主义 " 的最好回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