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各地一样,在美国,最早被旅居法国的外国人称为“神经症”(neuroses)亚临床形式的疯癫,比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疯癫常见得多,后者的病患会被关起来。正是密歇根精神病院的院长E.H.范·德乌森博士在1867—1868年度报告的补充说明中,将法国神经症归入“神经衰弱症”(neurasthenia)大类。1869年4月,他在《美国疯癫病杂志》发表了名为《对一种最终导致疯癫病的神经衰弱症的观察》文章。他在文中解释了自己选择的名字:“神经衰弱症是一个古老的术语,取自医学词汇,之所以使用它,只是因为它似乎比任何其他术语都能更直接地呈现这种疾病的特征,而且可能比常用的术语‘神经虚弱’(nervous prostration)更明确。”“我们的观察使我们想到,”范·德乌森写道:
有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上面[在标题中]给出的术语很好地抓住了其基本特征,在该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基本特征非常稳定,因此将它视为一种独特的疾病形式是合理的……在其诱因中,过度的脑力劳动名列第一,尤其是当病人同时伴有焦虑和营养缺乏。它也可以由其他原因造成:压抑的情绪、悲伤、家庭纠纷、长期焦虑和经济上的窘迫……其主要症状是全身不适、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肌肉无力,面容表情改变;子宫移位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以及神经衰弱性头痛、大脑缺血,同时伴有感觉过敏、易怒、精神抑郁、智力受损、忧郁症和躁狂症的倾向。

《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美] 里亚·格林菲尔德 著,祖国霞、柴晚锁、武田田、李晓燕、汤颖 译,吴泽映 校,上海三联书店2025年1月出版
(本文选摘自《心智、现代性与疯癫:文化对人类经验的影响》一书,澎湃新闻经出版社授权刊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