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展示签署后的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变来变去。4月10日,特朗普宣布对部分国家暂停实施新关税90天。11日,他宣布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对等关税”,不到两天后又变卦,称将在未来几天宣布针对半导体行业和更广泛的电子产品供应链的新关税,并补充说部分公司将享有“政策灵活性”,将在14日给出“非常具体的”细节。
特朗普的高级经济顾问们正忙着解释他们不断变化的策略,此前数周他们一直坚称,为了重新调整美国的贸易关系,所征收的一切关税不会对任何公司或行业豁免。有评论认为,美国政府广泛的、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不仅引发金融市场动荡,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
对于特朗普政府变化无常的政策,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高级政策顾问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直言,“美国将发现,不仅在本届政府期间,而且在未来的政府中,与其他国家谈判贸易协定将变得更加困难,因为美国现在已经证明,不能指望它遵守自己的协议。”
特朗普还在社交平台上写道:“我们正在关注半导体和整个电子供应链。我们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产品。美国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其中包括即将到来的减税和减少监管措施,相当一部分已经获得了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批准,这将意味着更多、薪资更高的就业岗位,在我们国家制造产品。”
对于被扰乱的全球供应链和“制造业回流”问题,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马克·维特(Mark Witte)向澎湃新闻坦言,制造业工作岗位的减少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仍然是制成品生产大国,只是由于制成品行业的高生产率,就业率相对较低。长远来看,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变得更穷,“解决整体贸易失衡的最佳办法是通过税收政策减少政府借款。关税对制造业的影响很小。”
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高级政策顾问,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史、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金融危机理论、亚洲金融市场和外汇制度。
马克·维特(Mark Witte):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公共财政的应用问题。
“最恶劣的政策渎职”
澎湃新闻: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所谓的“对等关税”是否符合市场规律和国际贸易原则?如何评价特朗普关税的计算方法?
巴里·艾肯格林: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旨在通过限制各国进口以消除美国与所有国家的双边贸易逆差。这一目标本身已脱离现实,而具体计算公式甚至与目标背道而驰——他的关税计算依赖3个大型语言模型而非人工决策,且存在重大错误:进口需求弹性的数值偏差高达四倍!这堪称最恶劣的政策渎职。
马克·维特:一般人们会认为,如果某个国家对我们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我们也可能对他们的商品征收10%的关税。在这种情况下,关税主要基于双边商品贸易逆差的规模,但忽略了美国通常拥有顺差的服务贸易。此外,许多从美国进口多于向美国出口的国家仍然被征收10%的关税。因此,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贸易管制方式。
澎湃新闻:白宫里有这么多与华尔街和硅谷精英关系密切的官僚,特朗普为什么选择不分青红皂白地征收关税?
巴里·艾肯格林:一些华尔街人士,如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观点并不可靠。无论如何,特朗普是否会听取他的顾问们的意见,目前还不清楚。
马克·维特:特朗普总统并没有从他的主要商业顾问那里得到太多建议。特朗普总统似乎确实喜欢通过发表公开声明和行动,以及让公司和国家向他提出救济请求而获得个人关注。
澎湃新闻:与2018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相比,今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存在哪些逻辑和方法的异同?
巴里·艾肯格林: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始终处于变动中——当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政策在金融市场引发负面反应后,这项政策已于4月9日撤回。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其实并无内在逻辑可言,他及其核心顾问的动机源于对关税的盲目信仰,显然与“理性”无关。
特朗普2018年的关税旨在减少美国对中国进口的依赖。这也是2025年的部分动机,但除此之外,特朗普这次的重点是消除美国与每个国家的双边贸易逆差,这是很疯狂的。
澎湃新闻:你是否对特朗普关税的方式和范围感到震惊?关税战是否将产生超出此届任期的影响?
巴里·艾肯格林:不能说是震惊,应该是沮丧。美国会发现,不仅在本届政府期间,而且在未来的政府中,与其他国家谈判贸易协定的难度将显著增加,因其已证明自身无法恪守协议承诺。
马克·维特:我确实感到震惊,但我惊讶的是他计算关税额度的奇怪方式。不过,对于特朗普政府后来改变主意,选择暂停征收“对等关税”90天的做法,我并没有感到震惊。从长远来看,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将导致企业不太可能建立成本较小的跨国供应链,这将推高我们购买商品的成本,并使大多数人变得更穷。
“对滞胀风险的担忧是合理的”
澎湃新闻:如何评价特朗普对加拿大、墨西哥、欧洲、日本和韩国等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关税政策?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政策与这些国家有何实质性差异?
巴里·艾肯格林:特朗普认为所有进口都是邪恶的;因此他提出了10%的全面关税。不过,考虑到他的一些顾问,如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对中国的敌意,他明确地对中国实施了更加严苛的关税。对日韩等“主动示好白宫”的国家,特朗普可能给予相对优待,但全面取消新关税几无可能。需警惕的是,特朗普的“让步”随时可能撤回。
马克·维特:加拿大和墨西哥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相较于对其他国家征收关税,特朗普当然知道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同理可知,大型贸易伙伴也被特朗普视为目标,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特朗普特别关注的目标。但与通过个人所得税获得的财政收入相比,关税所带来的收入仍然不算多。
澎湃新闻:关税政策实施后,哪类产品的涨价对美国民众生活影响最大?关税对消费和经济的影响是什么?哪些群体最终将从关税中受益?这些团体与特朗普的选民基础有多少重叠?你怎么看待人们对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的警告?
马克·维特:部分食品可能难以找到廉价的替代品,服装和部分电子产品也面临类似问题。关税将抬高美国民众进口商品的成本,降低其实际收入与购买力,同时刺激其对美国本土替代品的消费。我们通常更关注最终消费品和服务,但中间品贸易规模庞大,这些中间品同样会被加征关税。总体而言,这将导致收入与消费水平双降。面临大量国际竞争的国内生产商将从中受益。我猜如果成功的话,他们会成为特朗普的一部分。可以预见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推高通胀压力并抑制产出,经济学界对滞胀风险的担忧是合理的。
澎湃新闻:特朗普一直声称关税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业回流”,您怎么评价这种说法?实现“制造业回流”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拜登和前几届美国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回流的效果?
马克·维特:在摇摆州,“制造业回流”的言论很受欢迎,所以这类承诺经常得到兑现。在很大程度上,制造业工作岗位的减少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仍然是制造业大国,只是由于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制造业所能带来的岗位相对较少。(注:数据显示,虽然美国制造业的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与其他经济部门基本保持同步,但自1980年以来该国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减少了600万个,其他部门,主要是服务业,却创造了7300万个非农就业岗位)拜登重振芯片制造业的政策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没有明显迹象表明美国需要纠正所谓的“贸易不平衡”状况。解决整体贸易失衡的最佳办法是通过税收政策减少政府借款,关税对振兴制造业的影响将微乎其微。
“主动衰退以化债”的说法言过其实
澎湃新闻:有分析认为,考虑到美国目前的36万亿美元国债,特朗普试图通过制造经济衰退来降低利率,目的是减轻36万亿美元国债的压力。你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与化债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巴里·艾肯格林:认为特朗普主动欢迎衰退并借此压低利率的说法言过其实。但他已意识到关税政策实际推高了利率(美国5年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其关税声明后飙升)。因此,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国债问题确有关联——只是与总统预期的作用方向截然相反。
马克·维特: 从任何中长期角度来看,经济衰退都不会影响美国政府债务的利率,短期影响也微乎其微。特朗普声称关税收入可为偿还美国债务做出重大贡献,但在这方面,关税所能筹集的资金规模很可能微不足道。
澎湃新闻:3月6日,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将比特币加入美国战略储备,同时还将其他4种加密货币加入政府资产储备。有分析认为,虽然目前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可能不适合作为战略储备,但特朗普的行政命令,对传统法定货币作为主要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确实已经构成了重大挑战。那么在您看来,关税加上比特币储备是否可以被视为特朗普挑战现有金融体系和交易体系的具体措施?
巴里·艾肯格林:“比特币战略储备”介于愚蠢与危险之间,实为向加密货币领域金主输送利益,并为特朗普家族通过发行模因币牟利铺路。这一问题被过度严肃化了。
马克·维特:一个国家有氦或石油等类似的储备,意味着当这些能源供应短缺且价格大幅上涨的时候,我们可以释放一些供人们使用,从而制造产品并压低价格。比特币除了在促进交换中的作用外,没有直接用途;但如果它变得稀缺,它的价格可能会上涨。每个比特币单位可以促进更多的交换,原因是它们的价值更高,但这种逻辑并不适用于石油这类东西。另外,市场上有许多其它更好的加密货币替代品。
澎湃新闻:过往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您认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如何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巴里·艾肯格林:美国在鼓励多边贸易自由化以及与北美邻国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那个时代现在结束了。特朗普政府已经把美国赶出了这个贸易体系。同样,加拿大和墨西哥等邻国未来也不太可能再次将美国视为可靠的自由贸易伙伴。问题是,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亚洲和欧洲国家能否维持现有的自由开放贸易体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