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名患儿的情况来看,激素治疗普遍是无效的,我们统计了临床四五十名患儿,他们的最终身高都没有超过130厘米,中国软骨发育不全患者组织就以‘一米三的视界’来命名,我们也发现,临床上这类患者男性最终身高大多在130厘米,女性在124厘米,人群相差最多只相差1-2厘米,有些人确诊后打过生长激素,可能第一年会长得快一些,但后面最终身高仍然没有带来很大的改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余永国教授进一步表示,在确认国内无替代治疗方案的情况下,医院决定为这名患儿申请伏索利肽(Vosoritide)临时紧急进口。
4月17日,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新华医院护士为4岁软骨发育不全患儿曦曦(化名)注射了国内首例通过特殊进口通道获批的靶向药物伏索利肽。目前,曦曦需要每日注射一次药物,并定期监测生长发育及肝肾功能。

2025年4月17日,新华医院护士为患儿注射伏索利肽。 本文图片 上海新华医院 供图
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 ACH)是一种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仅为3.72-4.60/10万,已被纳入中国《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伏索利肽是全球首个针对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板异常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还未在国内上市。2024年10月,新华医院在上海市药监局的指导下,依据《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启动伏索利肽临时紧急进口申报。历经4个月的多部门协作,药物于2025年2月获国家批复,并于近日完成通关及冷链运输,最终抵达医院。新华医院方面表示,该院为上海市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上海市罕见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随着靶向药物伏索利肽在临床上开展首例应用,将为这一罕见病患者群体带来突破性治疗希望,同时为今后罕见病药物引进与治疗探索出可复制的创新路径。
余永国介绍,患儿曦曦刚出生后,看起来和其他婴儿没什么差别,但随后的一年里,曦曦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从孕期到出生后,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就诊,都没有明确的方向。”曦曦母亲李女士表示,直到2023年底,她才找到余永国团队,并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伏索利肽是全球首个针对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板异常的靶向治疗药物。
据余永国介绍,软骨发育不全患者主要表现为短肢型侏儒症,身高显著低于同龄人,并常伴随枕骨大孔狭窄、睡眠呼吸暂停、脊髓压迫等严重并发症,导致行动受限、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该疾病不仅影响患儿身体发育,更对其心理健康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
在国内无药可用的前提下,基于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余永国提出,可以尝试当前唯一经国际批准且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案——伏索利肽。此次申请得益于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临床急需药品临时进口工作方案》,国家政策的推动为罕见病患者提供了“快速通道”,避免出现因药物可及性延误治疗的情况。

新华医院余永国教授查房。
新华医院院长孙锟教授表示,随着医学进步与社会关注提升,罕见病群体“确诊难、用药难”的困境正在被打破。后续医院将进一步优化罕见病药品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创新药物的研发与临床应用,在安全的基础上,为罕见病患者寻找各种新的可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