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宣传中心 浙大儿院
#冉莹颖给身高136儿子打生长激素#
#冉莹颖儿子打生长激素25天情绪崩溃#
近日,奥运冠军、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她11岁的二儿子皓皓身高仅有136.6厘米,这让身为母亲的她感到非常焦虑,最后在医生的建议下决定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这对名人夫妻的经历,激起了很多类似遭遇的家长的共鸣:等等等,孩子就是长不起来,越来越落后于同龄人,会不会以后真的长不高?会不会一辈子成为小个子?
为了回应家长们的关注,本期我们特意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董关萍主任医师为家长们解开有关生长激素的疑惑,为孩子提供科学长高的方法。
董关萍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主任
研究领域:儿童内分泌学,擅长糖尿病、性早熟、矮小症、性发育异常和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湖滨院区)
周五上午(滨江院区)
孩子是真的矮小,
还是与心目中的理想身高有差距?
“在门诊中,经常会碰到一些焦虑的家长,认为自家孩子长得比同龄人矮,肯定是达到矮小标准了,就要求用生长激素。但事实上,更多的是孩子的身高距离家长心目中的理想身高有差距,比如女孩子未来要165cm以上,男孩子未来要180cm以上。家长的初心是好的,但这样的预期,与现实之间往往有差距,就容易造成焦虑。”
董关萍坦言,孩子身高跟先天后天多重因素有关,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长到理想身高。而且这个理想,是要打引号的,未必就真的是最理想的。
“以皓皓为例,他的身高其实在正常范围内,不属于矮小,只是偏矮一点。身高本身是一个统计学标准,到目前为止,我国男孩的平均身高是171cm左右,女孩的平均身高是160cm左右。但这只是平均身高,生活中不可能每个人都很高,总会有偏高或偏矮的人。”董关萍主任说。
想知道自家孩子究竟矮不矮?可对表自测
P3或-2SD以下,就要注意了!
怎么判断还是是否矮小?
董关萍主任表示,图表中的P50或者中位数表示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的平均身高值,但并不是孩子低于平均身高就是异常矮小状态,其实个体的身高需要结合父母遗传身高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果年生长速度正常、身高在±1SD(或者第25百分位与第75百分位)之间,大多情况都是正常的。
不同年龄及性别孩子的标准身高。
如果孩子处于-2SD(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正常值减去两个标准差)或P3以下,说明孩子的身高已经达到矮小标准,家长需要提高警惕,及时来医院检查并寻求治疗,避免错过孩子的最佳干预时期。
“身高不够就打生长激素”
这种观念本身就是走偏了
董关萍主任表示,“身高不够生长激素”“现代养娃三件套:牙套、眼镜和生长激素”这种观念或者说概念,其实偏离了医学的本义,并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这些,也不是有一点点偏离,就马上需要去矫正,需要打激素。
“只有当孩子的身高达到矮小标准才需要考虑是否需要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在治疗前还要经过一系列规范的检查评估,来排查孩子矮小的原因,并且全面评估用药的风险。同时,生长激素应该在专业医生基于具体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指导下使用,而非简单因身高偏低就盲目地随意注射。同时,使用生长激素是有禁忌症和副作用风险的。”
董关萍表示,对于生长激素过于追捧或过度抵制都是不对的,该用的时候要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要用。比如孩子身高已经有168、170厘米,长得已经蛮好了,家长一定要让他打生长激素,长到175、180厘米,这肯定不可取的。还有一些家长,尤其是身高都比较高的家长,我们觉得他的孩子已经达到矮小标准,应该要治疗,但家长就觉得他的孩子不可能矮,肯定是晚长,以后就会长高的,结果后面长不高,错过了最佳时间,再想治疗就比较麻烦了。
睡眠、运动、饮食
任何时候都值得再次强调!
“孩子的身高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在所有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60%-70%左右,后天环境因素占30%-40%,包括内分泌因素、营养状态、精神压力、生活习惯(睡眠、运动)、疾病等。”
董关萍主任指出,家长要想帮助孩子科学长高,建议一定要注意孩子平时的生活、饮食及睡眠习惯,给孩子安排均衡的饮食,推荐低盐、低脂、低糖和优质蛋白的“三低一优”饮食,既可以为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还不会热量过高,转化成脂肪。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纵向运动,如跳绳,跳远等锻炼下肢为主的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刺激生长激素分泌。最后,尽量让孩子早点睡觉,保证其充足、规律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此外,家长应理性、科学看待孩子的身高,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及发育情况,不应过度焦虑。当家长发现孩子真的达到矮小标准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到医院进行检查,让专业的医生来评估孩子的身高究竟有没有问题,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编辑:木玉、王囤囤
内容综编自九派新闻
审核:董关萍主任医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