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妙投 APP
作者 | 丁萍
头图 | 视觉中国
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 1.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向上试探,最高达到 4.79%,正逼近 5% 的重要关口。
美债收益率这波上涨不仅是因为通胀预期回升,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期待逐渐降温。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正掀起一轮美债抛售潮。随着美债被大量抛售,债券价格下跌,进而推升了债券收益率。
这一切的转折点出现在 2024 年 10 月。
2024 年 12 月 20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 2024 年 10 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数据显示,美债的海外持仓总额在连续五个月的上涨后突然锐减,直接下降了 772 亿美元,跌至 8.6 万亿美元。
这场美债抛售的 " 主力军 ",正是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 2024 年 10 月单月就抛售了 119 亿美元美债。而在 2024 年前十个月,中国累计减持额已经达到 56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 4000 亿元。
事实上,中国减持美债并非首次。
从 2018 年起,中国便开始减持美债,曾从约 1.2 万亿美元降至 2023 年的约 9000 亿美元。这一战略调整的背后,既有地缘政治的考虑,也有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应对。随着中美关系的紧张加剧,特别是美国加征关税和实施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中国开始有意减少对美国债务的依赖,避免过度暴露于可能的金融风险之中。
问题来了:中国为何在这一时刻再次大规模抛售美债?我们普通投资者是否还能继续持有美债?
为何此时抛售美债?
中国在此时减持美债不仅是出于经济安全和金融风险管理的考量,也是在战略上进行主动调整:
首先,特朗普的回归——市场的不安时刻;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将重返白宫。市场担忧的不只是他个人的政治风格,更是他可能重新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尤其是加征关税。此举不仅会引发美国的二次通胀,也可能会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引发资本的恐慌性撤离,加大美债的抛售压力。
中国减持美债,或许还是为了反制特朗普可能加征的关税。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压力和可能出台的关税政策,让中国感受到需要采取措施以减少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减持美债正是其中的一环。这不仅是为了防范潜在的经济风险,更是中国在中美博弈中的战略反击。通过减少与美国经济的联系,中国希望增强自身的谈判筹码,为未来的贸易谈判积累更多话语权。
其次,美元持续坚挺;
2024 年 10 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许多国家的货币(尤其是与美元有较大贸易往来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贬值压力。
人民币受中美利差的影响,以及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持续承受贬值压力。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国通过抛售美债释放美元流动性,增加人民币市场的供给,以此缓解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最后,美国债务危机的 " 火药桶 " 爆发;
长期以来,10 年期美债被视为全球 " 无风险资产的基准 ",因为美国国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几乎没有违约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日本、欧盟等大国)将美债作为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管理和稳定外汇储备。
但长期的财政赤字(高昂的军事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让美国的债务越堆越高,美国政府通常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偿还到期的旧债,而这些新债又带来更高的利息支出,从而使得美国陷入了 " 债务的恶性循环 "。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美国的债务规模持续飙升。1990 年时,美国政府债务总额约为 3.2 万亿美元,2000 年增至 5.62 万亿美元,2010 年进一步突破 13.5 万亿美元。进入 2020 年,债务总额已达到 27.7 万亿美元,2023 年更是突破 34 万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1 月 10 日,美国未偿债务总额达到 36.17 万亿美元。
尽管美国的债务问题早已是沉疴旧疾,但凭借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债的 " 避风港 " 属性,全球投资者依然愿意持有和购买美债。
而当前市场的恐慌情绪源于美国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仅 2024 年一年内,债务就增加了 2.22 万亿美元,其中后四个月更是激增 1.12 万亿美元。此外,美国的未偿债务规模已大幅超出 33.1 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
更糟糕的是,美联储一边实施降息政策,一边又在背后悄然 " 放鹰 ",这让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不断攀升。虽然这种操作暂时遏制了资本的加速外流,但更高的利率却让美国政府的借贷成本如滚雪球般不断攀升,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负担,最终形成了一个无法逃脱的恶性循环——利率推高债务,债务加重利率,局面越发难以收拾。
可以说,特朗普回归所带来的政治不确定性,还有美元的强势和美国债务规模急速膨胀,是中国大量抛售美债的主因。
除了中国,美国最大海外 " 债主 " ——日本,也因应对日元贬值压力,选择减持美债。2024 年 10 月,日本的美国国债持仓环比减少 206 亿美元,降至 1.1027 万亿美元,这是日本在过去七个月中的第六次减持美债。
此外,英国、开曼群岛、加拿大、比利时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也在当月减持了美债。这一减持潮显然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普遍趋势。
这种变化不仅反映在具体持仓数据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报告也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趋势: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已从曾经的 85% 以上下降至目前的 58%,创下 30 年来的新低。
既然全球央行纷纷开始抛售美债,这是否意味着美债违约风险正在上升?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普通人是否还应该继续持有美债。
美债是否有违约风险?
虽然美国债务高筑,但当下来看,美债违约的概率不大。
为何这么说?
美国债务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两党制下的政治分歧。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财政政策上的理念差异,导致政府在支出控制和债务管理方面缺乏一致性。为了迎合选民需求,两党政府往往采取短期的财政刺激措施,而非解决长期债务问题的结构性改革。这种短期政策加剧了债务扩张,影响了财政的可持续性。
为限制政府借贷并控制赤字,美国设立了债务上限——即政府能够借贷的最大总额。但债务上限并不直接限制政府的支出能力,它本质上是一个法定上限,而不是经济上的硬性约束。当债务接近上限时,必须通过国会批准提高债务上限,以便继续借款。自 1939 年设立债务上限以来,已经进行了 103 次调整,从而避免了违约的风险。
对于美国两党来说,债务上限不仅是一个财政工具,更是一个关键的政治筹码。每当美国债务接近上限时,政治双方往往会将这一问题作为博弈的工具,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例如,2023 年 4 月,共和党提出,同意提高债务上限,但前提是白宫必须大规模废除新能源税收抵免政策,这一提议是为传统能源争取更多利益,因为传统能源企业与共和党有紧密联系(来自汤山老王《财富与周期》)。
虽然美国两党在财政政策上存在显著的分歧,但它们都深知美债违约的代价将是灾难性的。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其发债能力源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如果失去信用(即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或失去偿债能力),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将受到极大威胁。
美国国债的违约不仅对美国国内经济有直接影响,还会波及全球金融体系,影响到世界各国的经济。两党都明白,美国债务违约将导致全球资本流出,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对任何一个政党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灾难。
更何况,美债的最大持有人是美国自身,包括美国的各大机构、投资者以及美联储等。美国政府不可能忽视自家利益。正因如此,尽管政治僵局有时会拖延债务上限的提高,但通常会在最后一刻得到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债务上限虽然能够暂时避免美国债务违约,确保政府能够继续借款和支付到期债务,但这只是一个短期应急措施,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不断增长的债务问题。
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政府能够通过发行新债来偿还旧债。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膨胀,政府可能陷入 " 债务陷阱 ",即为了支付债务和利息而不得不继续借债。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率不断扩大,市场对美国政府偿还债务能力的信心下降,美国新发的债券只能让美联储 " 接手 ",这就是典型的 " 扩表 " 行为。
例如,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并帮助政府应对财政危机,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购买了大量的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这一 " 扩表 " 行为虽然有效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但也可能引发高通胀,增加美元贬值的压力。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美国面临债务违约危机,且国会未能及时提高债务上限,美联储可能会通过印钞解决问题,直接购买政府债务。这种做法也能避免短期违约,但会增加货币供应量,同样加剧美元贬值风险(这也是为何我们一直认为,美联储不会轻易加息,否则美国财政面临崩溃的风险)。
所以说,尽管美国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债务上限危机和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但美债违约的风险仍较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有多种手段避免违约,不会轻易走到违约的边缘。尽管这些应对手段可能导致通胀和美元贬值的压力,但通常是可控的,不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持有美债完全没有风险呢?
汇率是最大的风险
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化,仅从利率和到期收益角度,美债几乎是没有风险的。但当你用人民币购买美债,汇率波动就成了一个额外的风险因素。如果美元贬值,外资投资者在将收益兑换回本币时会遭受损失。损失的程度,取决于美元贬值或本币升值的幅度。
假设你用人民币兑换美元购买美债,当前情况: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 7.35,1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为 4.22%,而中国的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为 1.23%,中美利差约为 3%,换汇成本大约为 0.5%(根据个人在北京银行的结售汇操作经验)。这意味着,如果不考虑汇率变化,你可以从美债投资中获得 2.5% 的利率收益。
(图表来源:Wind)
一年后,你要将本金和收益兑换成人民币,如果人民币升值超过 2.5%,即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降至 7.17 以下,那么你的利差收益将被完全 " 抹掉 ",甚至可能出现负回报。
反之,如果人民币继续贬值,你不仅能赚取利差收益,还能通过美元升值获得额外的回报。但问题在于,目前美元指数接近顶部,未来可能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
首先,如上文所述,债务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无论是政府继续举债,还是美联储继续 " 印钞 ",都会使美元供应量增加,推动贬值;其次,弱美元有利于提升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特朗普很可能会倾向于推动美元贬值,来促进美国的出口和制造业回流;最后,全球正在进行 " 去美元化 " ——减少美债持有、增加黄金储备、推行本币结算等措施,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削弱美元的购买力。
在这种背景下,人民币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如果国内经济好转,那么人民币甚至有升值的可能,此时你可能会面临汇兑损失。
这时候,就有投资者问了,锁汇是不是可以规避这个问题?
锁汇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外汇远期合同等金融工具,在未来某一时点以预定的汇率将美元兑换回人民币。这样,汇率波动的风险就可以被对冲。
但锁汇并非没有成本。通常情况下,锁汇成本是通过利率平价理论来计算的。这意味着,锁汇成本大致等于高息国利率与低息国利率的差距。以中美为例,当前的锁汇成本大约在 2%-3% 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你预计美元将面临较大贬值压力,或者认为人民币会升值,选择锁汇可以规避汇率风险,但你需要承担 2%-3% 的锁汇成本,这几乎会 " 吞噬 " 你从利差中获得的收益。
但目前我们认为不必急于进行锁汇,因为在当前出口压力背景下,人民币升值 2.5% 以上的概率相对较低。所以说,我们可以继续持有美债,但考虑到换汇成本和小幅汇率波动,最终收益可能并不会非常理想。
总而言之,虽然美国的债务问题早已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悬而未决的 " 隐患 ",但美债违约的概率依然很低,只不过可能是以美元贬值为代价。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美债最大的风险来自汇率波动。一旦美元贬值,我们投资美债的性价比就会大打折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