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风
2 月 7 日,山西大同平城区古城街道就备受质疑的 " 破门亮灯 " 事件道歉称," 反映出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上急于求成、方法上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并表示 " 诚恳接受上级处理和社会各界批评 "。此前,古城某商户因未按要求亮灯,遭多名工作人员撬锁并强制开灯。
" 破门亮灯 ",无论是什么初衷,都经不起丝毫推敲。未经允许,破门而入," 破 " 碎了当地政府形象," 破 " 裂了群众对当地相关部门的信任。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还涉嫌滥用行政权力,让法律蒙羞。
" 治国莫先于公 ",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尤需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一旦执法违法,后果严重,无需赘述。
破门而入,意在亮灯。这种强制亮灯的做法,实属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就在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 " 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强制商户亮灯,不正是打造令人深恶痛绝的 " 政绩工程 "、" 形象工程 "、" 面子工程 "?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 " 神经末梢 ",要把群众 " 置顶 ",顺民心才能凝心聚力。具体到 " 破门亮灯 " 事件,开展亮化工程的前提是遵循民意,而不能硬来;在法治轨道内进行,而不是脱轨。撬锁破门,执法违法,背离了善治的应有之义,只会激化矛盾,实属基层治理的毒瘤。
为了面子,而丢掉里子,破门亮灯不仅无法照亮人心,不仅无法带给游客良好观感,还会吓跑游客。对 " 破门亮灯 " 的做法,必须亮红灯,查到底。
中央明确要求,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大同平城区古城街道虽已公开致歉,但在压实整改责任的同时,还要深挖问题根源,实现源头治理。在这个过程中,与群众保持良性互动,听民声、顺民意,才能真正消除形式主义。
"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 做好千家万户的事,首先要注意 " 法律红线不能碰、底线不可越 "。履职尽责,拿出更多务实管用的真招实招,让群众满意才是正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